新闻中心

黎苑楚:发挥国资国企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时间:2022-09-20

【编者按】

今年以来,省政协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政协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的重要指示,通过大力建设“书香政协”,把委员读书活动和履职活动深度融合,切实将读书所得转化为政治立场、自身修养、工作本领、履职成效。

省政协近日召开“投身建设先行区、喜迎中共二十大”委员读书学习交流会,赵哲、蒋鸿、冯茂东、洪再林、龙传华、黎苑楚、卢纲、袁芒、刘冬姣、黄惠宁等人交流了委员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

2_副本.jpg

黎苑楚

省政协常委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总经理

微信图片_20220920090104.png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擎天柱”,也是科技创新的 “排头兵”。从全国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超过了全国研发投入总额的1/4,在国家科技奖励中,国有企业获得科技奖项占获奖总数的1/3以上。从湖北看,在鄂央企、省属企业和地方国企共同形成的湖北国企“军团”,已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引擎”。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宏伟目标,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成为当前重大的历史使命。全省国资国企必须“打头阵、做表率、当主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国企担当、在促进创新驱动中贡献国企力量。

第一,发挥创新要素的支点作用,构建科技创新策源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更应该是技术创新的“尖兵”。要加快推动国企向创新型企业转变,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国资聚集,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能级层级量级。特别是,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我省延链补链需求,主动发挥在鄂央企和省、市、县各级国企的体制优势、支点作用,在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中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和集成创新机制,动员、建立行业联合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集成各类创新资源,聚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技术升级;要发挥国企国资高渗透性的优势,探索国资国企与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的融合、联动机制,以共建江夏实验室、江城实验室等湖北实验室平台为契机,积极参与光电子信息、北斗导航、空天技术、电磁技术、生物育种、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打造基础研究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发挥国企国资对接开发与应用、政府与市场的纽带作用,搭建合作桥梁,不断延伸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

第二,发挥创新资本的纽带作用,构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创新驱动离不开创业投资、科技金融等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撑。在我省本次国资国企改革中,省委省政府高站位组建了长江产业集团和湖北宏泰集团两大平台,重构形成了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基金投资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其中,长江产业集团整合形成了总额500亿元的省级创投、产投国资母基金。未来3年,我们将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通过两支母基金引导放大作用,实现管理基金规模超5000亿元以上,带动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超过1万亿元,构建起面向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需求的基金投资“接力棒”服务体系。我们将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拓展公募基金、产业金融、投贷联动、QFLP、知识产权ABS等新金融服务,拓展现代金融服务范围;我们将联合省属国资国企,统筹金融服务“牌照”资源,探索建立“湖北国资国企科技金融服务联盟”,形成全新的科技创新金融生态体系。

第三,发挥创新产业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一是突出产业战略引领功能。完善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加快国有资本重点向创新链关键环节、产业链核心节点和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引导、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源向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升级聚集;二是培育产业龙头引领功能。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化工、生态环保、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六大“赛道”,重点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细分市场龙头企业,主动承担“链长”职责,支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成为全省各类市场主体的领头雁;三是夯实产业平台基础功能。在产业集群培育、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国有企业担当了区域、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基础性功能。这既是国资国企的天然优势,也是应履行的社会职责。要主动承接、夯实基础功能,积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赋能关联企业成长。特别是,要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优势,培育产业供应链、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平台经济,引领企业聚集。

第四,发挥创新政策的示范作用,打造一流企业新标杆。“制度重于技术”,政策创新是开启科技创新的金钥匙。要以建设武汉国资国企改革综合试验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为契机,以建设“国际一流”企业为目标,主动当好改革发展政策“试验田”,努力开创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一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指挥棒”。以“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加快建立体现科技创新要求、适应科技创新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的科技投入、核算和考核机制,主动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二要突出科技创新人才分配激励这个关键。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探索对骨干科技人才实行特殊工资管理政策,开展校企科研人员“双聘”等流动机制试点,试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政策;三是创新企业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推进国资国企开展以高端技术品牌为重点的跨境并购,以集成国内行业资源优势为目标的产业链并购,以盘活存量资产为目标的资源重整兼并,形成国有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加快企业发展、技术突破和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模式和新渠道。



下一篇

2024-04-16 09:16:26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