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产投”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来源:湖北日报 | 时间:2025-11-14

    在湖北,一项科技成果,当月就能走上“路演”,获得种子基金投资,后续更有产业基金护航。

    按照“股权投资做引导”的总体思路,今年以来,我省聚焦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构建“从0到1”“从1到2”“从2到N”的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引领要素资源、社会资本进一步向科创前沿集聚。

    截至9月末,省引导基金参股设立基金23只、总规模924亿元,有力带动社会资本向科创及“51020”现代产业集群集聚。

    好的想法在学校就能找到投资

    在光谷生物城,精灵生命科学的研发团队正围绕原创光路设计优化展开研讨。这项原创技术可实现每秒上万个细胞成像,有望为临床疾病早期筛查带来突破。作为今年刚成立的初创企业,仅凭技术优势就拿下天使轮融资,楚天凤鸣科创母基金的精准注入起到了引导、带动的作用。

   过去,初创项目因风险高、前景难测,常被投资机构视为“烫手山芋”,鲜有基金敢于涉足。然而,“从0到1”的突破,恰恰是新兴产业能否破茧成蝶、引领未来的关键一跃。

    今年6月以来,聚焦补齐“从0到1”,我省依托楚天凤鸣科创母基金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区域性科创种子基金、重点行业领域科创种子基金,聚焦创新创业“最先一公里”。

    如今,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好的科研项目在学校就能完成第一次直接融资。楚天凤鸣事业部总经理李磊介绍,各高校种子基金已经与潜在项目进行沟通对接,后续将陆续落地,让更多实验室里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眼下,政府种子基金进大赛、进高校、进科研院所、进市州等“四进”活动,“长江路演厅”“光谷青苗汇”等投资路演活动已经成为常态。此外,我省还出台建立以尽职免责为核心的容错机制,一系列的“松绑”机制让国有引导基金“放开手脚”“大胆开展有益尝试”。

    招引耐心资本向湖北科技产业集聚

    补齐了“从0到1”种子基金,“从1到2”天使基金、“从2到N”阶段的产业基金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等部门推动下,政府引导基金与国资基金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今年长江资本发起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中信科与湖北铁路发展基金、武汉基金、东湖高新区合作设立规模50亿元的中国信科产业基金。

    今年4月,由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湖北长江千帆企航股权投资基金,出资1亿元投向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周期为5年,用于支持该公司加快国产新能源汽车尖端芯片研发工作。

    AIC,即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是典型的耐心资本。“这笔投资对我们进一步招揽人才,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打破国外垄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博士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竞争的格局下,1亿元“耐心资本”注入后,芯擎科技将潜心专研下一代产品,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提供核心竞争力。

   “我省先后与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签订8只、总规模680亿元的AIC基金合作协议。”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注册落地AIC相关产业基金6只、规模66亿元。

    眼下,我省天使基金、产业基金愈发多元,覆盖光电子信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文旅产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北斗、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

    基金落地,成效也很显著:2月,湖北长江(仙桃)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一数科技”5000万元,助力企业优化产品标准化与小米整链融合,推动其在湖北省落地生根、发展壮大;5月7日,湖北长江车谷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投资企业——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