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驱动双轮跑 智领新材向未来 长江新材以科技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来源:长江新材 | 时间:2025-10-08

在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的时代背景下,湖北省长江新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新材”)坚定实施“新材料+产业供应链”双轮驱动战略,将科技创新视为突破发展瓶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自2022年重组以来,公司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人才建设为核心、平台构建为支撑、成果转化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以“智”提“质”、以“新”促“兴”的特色路径,为省属国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长江新材实践”。 

构建“1+N”科创治理体系,让创新有制可依 

科技创新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有力保障。长江新材打破传统国企科技管理“碎片化”困局,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覆盖全过程、贯通各层级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一方面,建立“总纲分目”制度体系,实现科创管理闭环运行。以《湖北省长江新材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办法》为统领,配套制定《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专项文件,形成“战略规划—项目立项—研发实施—成果转化—激励考评”的全链条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创新激励与风险管控机制,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激励,对核心技术人员推行“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方式,明确奖励标准,并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和防控体系,实现“放活”与“管好”统一;构建管理与技术并行的“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让科研人员在技术、管理双线成长。 

打造“高精尖+梯队化”人才队伍,让创新有力可依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长江新材紧紧围绕“资源+新材料”主业发展需求,通过“引育用”结合,打造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智力支持。 

靶向引才,攻坚“卡脖子”领域。聚焦新材料研发高层次人才需求,实施“柔性引智+全职引进”双轨靶向引才策略:与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产品质量专委会、山西中象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引入技术人才;联合猎头机构精准引进行业领军人才,2024年成功引入矿产资源评估专家、新材料研发工程师等8名高端人才。鼓励科研人员带专利、带项目参与新企业创立,形成“人才引领技术、技术吸引资本、资本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内生动力,有效弥补战略矿产探矿权评价、功能性粉体材料研发等“卡脖子”领域短板。 

产教融合,培育实战化人才梯队。聘请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担任“科技副总”,直接指导重点项目,组建矿产资源勘查、绿色建材研发、数字供应链技术研发三个专项攻关小组,在实战中培养青年技术骨干;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硅基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实现高校实验室与公司中试基地高效对接。 

自主孵化,构建人才创新生态圈。以长江新材研究设计院为主体,聚焦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人才成长-专利孵化-标准制定-企业培育”一体化科创赋能体系。牵头组建专利攻关团队,围绕绿色建材、矿物功能材料等领域累计申请核心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主导制定地方标准4项,将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行业话语权。通过专利孵化、技术成果转让等方式,自主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面布局“成果出得来、市场接得住、企业长得大”发展路径。 

构建“研发—转化—服务”载体矩阵,让创新有端可施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围绕“资源开发—新材料研发—供应链服务”全产业链,系统打造“实验室+中试基地+数字化平台”多元载体矩阵,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坚实支撑。 

在研发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依托长江新材研究设计院,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硅基材料”联合研发中心,配备先进试验检测设备,全面提升研发检测能力;与省地质局下属地质大队合作,共建共享探矿权勘查数据库,已录入全省30余宗探矿权基础数据,为矿产资源高效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在转化端,打造产业化中试基地。在枝江绿色建材产业园建成3条高性能特种砂浆半工业试验线,实现“实验室—中试—量产”无缝衔接,2024年成功开发油气压裂砂、天然彩砂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疏浚砂资源综合利用率由70%提升至95%;在随县钾长石矿区配套建设“钾长石深加工中试线”,为2025年项目试产提供技术保障。

在服务端,构建数字化赋能平台。以“数智新材”为方向,打造“材智云一体化管理平台”“绿色建材供应链平台”“湖北省香菇供应链平台”等数字系统。其中“绿色建材供应链平台”上线一年,入驻企业超2500家,交易额突破30亿元,依托“数据互通+智能风控”实现供应链全流程可视化管控。 

坚持“主业导向+市场引领”,让创新有价可显 

科技创新的生命在于应用。长江新材坚持“研发贴近市场、成果服务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主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技术突破—产业升级—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 

在新材料领域,以创新打造核心产品。基于自有砂石资源,进一步深化“主业导向+市场引领”的发展模式,加强与立邦等企业合作,开发压裂砂、特种砂浆等高值产品,拓展市场空间;拓展矿产资源储备,针对战略矿产探矿权“找矿难、评价难”等问题,研发“探矿权价值评估模型”,综合考量成矿条件、勘查风险与资源潜力,2024年成功竞得2宗金矿、1宗萤石矿探矿权;基于现有资源,在松滋桃丰灰岩矿项目推广绿色智能开采技术,大幅降低吨矿开采成本,年增利润超500万元;同时创新研发“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将十堰饰面大理石尾矿转化为钙基新材料,实现“变废为宝”,年减少固废5万吨,投产后预计可为公司新增产值1.2亿元。 

在供应链领域,以数智提升运营质效。通过“材智云”和“供应链产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采购—仓储—物流—销售”全流程数字化运营,2024年供应链资金周转率提升20%;开发智能风控系统,整合财务、业务、物流数据,实现风险自动预警,全年成功规避潜在风险交易超3亿元,为完成营收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从重组初期科技基础薄弱,到如今拥有2家高新技术企业、37项专利、年度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长江新材以科技创新为钥匙,打开了“资源+新材料”主业升级的新局面。展望未来,长江新材将立足湖北、服务全局,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强建设人才队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数智融合,全力打造支撑湖北新材料产业升级的全国一流投资运营平台和现代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为湖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国企力量。